「科幻小說是一種標準的類型文學,卻和其他類型小說有一點很大的不同。因為科幻情節本身便是一種預測,若干時日之後,無論預言成真或是成假,「科幻性」都 會大打折扣,逐漸變得不太像科幻小說。然而真正經典的科幻作品,卻能像古典音樂一樣愈陳愈香;即使所預言的未來已經成為我們的過去,卻仍舊能讓許多人愛不 釋手。海萊因於一九五六年創作的《夏之門》,便是這樣的一部經典科幻作品。」
享有「科幻先生」之稱的海萊因,公認與艾西莫夫、克拉克同為二十世紀三大科幻小說家,科幻先生於一九七五年榮獲科幻大師星雲獎,一九八八年五月八日逝世。
全書並沒有複雜的故事架構或人物關係,卻由於前後出現三次時光旅行,使得情節變得極其豐富。更有趣的是,三次時光旅行並非如出一輒,而是包括『人工冬眠』 與『時光機』兩種方式──前者是近未來的科技預測,後者則是較狂野的科幻想像。藉著這兩種時光旅行,本書主人翁在一九七○年與二○○○/二○○一年之間來 回遊走,留下一條引人入勝的生命軌跡。
根據左邊的生命線,全書可劃分成四大部分。第一部分是一至四章,講述男主角遭到最親密的夥伴設計,心灰意冷之餘,決定藉著人工冬眠越過三十年歲月,等醒來後 再進行『甜蜜的復仇』。不料人算不如天算,雖然他終究進入冬眠狀態,過程卻並非出於自願。第二部分是五至九章,男主角一覺醒來,時間已經是廿世紀末。面對 一個完全陌生的未來社會,他一開始當然格格不入,後來卻總算漸入佳境。可是,種種跡象顯示他絕不能安於現狀,因為他注定得完成幾項任務,而期限竟然是一九 七○年!
二○○一年五月,他終於找到時光旅行的方法,順利回到三十年前。故事進行到這裡,可說已經是最高潮。然而全書並未就此結束,海萊因還要讓讀者細細咀嚼高潮 後的餘波。因此第三部份(第十章與十一章)描寫男主角成功回到過去,開始逐步執行那些『命中注定』的任務;第四部分(最後一章)則是任務完成後,男主角再 度藉由人工冬眠回到二○○一年,接收『一波三折』之後的圓滿成果。
留言